由于最近一段时间大豆现货价格小幅下跌,农户惜售心理明显增强,贸易商普遍反映成交不多。笔者认为,春节前商品大豆将底部震荡,未来长期行情或看好。
本周初,黑龙江过4.0筛商品大豆集中报价3380~3460元/吨,平均价格为3420元/吨,塔豆装车报价3480~3560元/吨,平均出货价3520元/吨,比10月10日下跌60~100元/吨,而同期大连期货大豆1901合约收盘价下跌621元/吨,跌幅16.2%,几乎与现货豆粕下跌幅度“旗鼓相当”,呈现出现货跌幅明显小于期货、基差走强的格局。面对跌跌不休的期货大豆,现货却非常坚挺,主要有临储大豆收购支撑,不过临储收购价格也下跌了80~100元/吨。
大豆收益勉强接近玉米
以黑龙江讷河地区为例,贸易商过4.0筛商品大豆收购价格为3460元/吨,剔除运费和贸易商利润40元/吨、装卸费用20元/吨、杂质40元/吨,农户销售毛粮价格为3360元/吨,油豆价格更低,为2900~3100元/吨。
由于早霜,青豆明显增加,青豆比例在8%~18%之间。大豆亩产按140公斤计算,销售价格为3.36元/公斤,收益为470.4元/亩,加上补贴320元/亩,合计790.4元/亩,剔除租地400元/亩和费用150元/亩,合计550元/亩,盈利240.4元/亩,如果按油豆价格计算,则盈利190元/亩;而湿玉米亩产量为550公斤,销售价格为1.64元/公斤,收益902元/亩,加上补贴25元/亩,合计927元/亩,剔除租地400元/亩和费用250元/亩,合计650元/亩,盈利277元/亩,比大豆收益增加36.6元/亩。
在大豆补贴是玉米12.8倍的情况下,大豆收益勉强与玉米相当。如果明年继续执行上年度的补贴标准,农户会根据茬口,合理轮作种植,反之玉米面积将增加。不过暂时来看,明年大豆和玉米面积之争,不分伯仲。当然还要看明年种地前大豆与玉米的比值关系是否有变化。目前大豆与玉米的现货比值为2.04,期货比值为1.72,现货比值明显大于期货比值。
油厂大豆压榨利润缩水
当前,黑龙江本地油厂大豆收购价格为3200~3400元/吨,平均收购价为3300元/吨,对应豆粕价格3180元/吨、豆油价格5300元/吨计算,压榨盈利为78元/吨,比前期下跌140元/吨,跌幅64%,加上之前竞拍临储大豆到厂价格为3100元/吨,勾兑加工,盈利尚可。从10月10日至今,豆粕价格下跌640元/吨,跌幅16.7%,拖累了大豆价格,由于产地的优势,油厂大豆收购价格下跌100元/吨。而省外商户几乎放弃采购,待豆粕价格上涨后有望卷土重来。
进口大豆高于商品豆价
目前,黑龙江各地大豆过筛平均收购价格为3420元/吨,而12月份进口巴西大豆平均到港成本为3590元/吨,比国产大豆高170元/吨,高出4.9%;预计明年1月份进口巴西大豆平均到港成本为3550元/吨,比国产大豆高130元/吨,高出3.8%;目前港口分销大豆价格为3450元/吨,比国产大豆价格高30元/吨,高出0.8%;按上周五美豆期货1903合约收盘价928.4美分/蒲式耳计算,进口巴西大豆理论到港成本为3292元/吨,低于国产大豆128元/吨,低3.7%。
豆粕价格尚在筑底之中
由于豆粕价格连续两个月大幅下跌640元/吨,拖累黑龙江油用大豆和港口分销大豆下跌100~120元/吨,商品大豆价格下跌60~100元/吨,同时导致期货和现货压榨大幅亏损,油厂不可能长时间亏损下去。一是等待原料大幅下跌,二是想办法提高豆粕、豆油价格,恢复压榨利润。通常采取第二种办法,只能通过减产、限产和检修设备来恢复压榨利润。
目前豆粕价格在筑底之中,一旦筑底成功,加之元旦和春节临近,豆油、豆粕需求增加,价格上涨是情理之中的事,进而将拉动原料价格上涨,同时带动商品大豆价格回升。近月进口成本和分销大豆价格高于黑龙江商品大豆,也会起到推波助澜作用。
虽然远期盘面进口成本低于商品大豆价格,暂时对现货大豆有一定影响,不过仅限于心理层面,后期进口大豆平均到港成本不会那么低。但美豆反转形态已形成,上方空间已打开,进入慢牛周期,加之去年早霜危害,优质大豆大幅减少,后期青黄不接时,不排除今年黑龙江商品大豆价格高出港口分销豆600~800元/吨的可能。
(来源:粮油市场报)